首页汽车品牌自主品牌汽车瓶颈产品,自主品牌汽车瓶颈产品有哪些

自主品牌汽车瓶颈产品,自主品牌汽车瓶颈产品有哪些

kodinidkodinid时间2024-10-26 20:34:53分类汽车品牌浏览31
导读: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自主品牌汽车瓶颈产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自主品牌汽车瓶颈产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在汽车行业,你认为目前国内自主品牌发展的瓶颈是什么?我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创新能力仍较弱,该如何突破瓶颈?请问,市售那款自主品牌车,是无框车门款?有些人工智能产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自主品牌汽车瓶颈产品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自主品牌汽车瓶颈产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在汽车行业,你认为目前国内自主品牌发展的瓶颈是什么?
  2. 我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创新能力仍较弱,该如何突破瓶颈?
  3. 请问,市售那款自主品牌车,是无框车门款?
  4. 有些人工智能产品迟迟不能落地的原因和难点有哪些?对此你怎么看?

在汽车行业,你认为目前国内自主品牌发展的瓶颈是什么

汽车行业的人可能认为是车主对自主品牌的偏见!实际上这个不是根本的瓶颈!我们现在都以拿华为手机为荣,M7,M8,M10!家里的彩电、冰箱洗衣机都用国产!虽然车都是欧系!

1,根本的原因在于合资模式,大把大把拥有***的都成为外资品牌的代工厂,那还有心思和精力发展自主品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帮外资品牌推广壮大!一个拥有***的和一个拥有先天性技术及品牌的组成合伙人的话,会无往不胜!

2,早期民企申请一个汽车生产资质都难,条条框框限制太多,看看中国的互联网和电子商务,可能因为当制定规则的坐办公室的不太懂这些,所以限制少了,反倒让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发展起来了,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用户思维,民资创业者更愿意花很多的时间研究分析市场和消费者,看看BAT员工平均每天加班三小时,掌握***坐办公室的才不会花时间研究产品呢,比如琢磨着怎么去弄电动车补贴,这个比研究产品容易,该补贴的没补贴到,不该补贴的反倒能轻松拿到!

3,国家制定了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给了民企自主品牌的一个绝好的机遇,未来民企自主品牌智能电动汽车的的市场份额一定会占很大的份额!

车友会群主,玩越野,玩飘移,利用休息的时间亲自码字,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回答车主的各类问题,认为有用的请点赞并关注,想发私信提问的也可以一对一解答!车问诊是一个公益性的车主问答平台,愿意分享养车用车知识给新车主或者准车主!

自主品牌汽车瓶颈产品,自主品牌汽车瓶颈产品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瓶颈就是国人对自主品牌的偏见,近十年随着国产车的飞速发展在技术和质量方便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这块我国大力推动,***以时日超越合资品牌只是时间问题,罗马也不是一天能建成,希望大家给点时间自主品牌日后会给大家带来很多的惊喜


第一是品牌。和百年老店的日系,美系,德系相比我们的汽车还几乎没有什么品牌。品牌对于产品来说是很致命的,比如雅戈尔的衬衫随便卖1000一件是很正常的事。把同样的做工同样的布料用在傲哥衬衫上也卖1000一件恐怕一件也卖不出去,因为雅戈尔有品牌,傲哥没有品牌,这就是品牌效应。中央电视台有一句著名的广告语:相信品牌的力量。

第二是质量。离开品牌谈质量几乎是空话。同级别同档次的车,我们自主品牌几乎和合资品牌差一倍价格,想想看相差一倍的价格可能不可能用同样质量的配件,配件决定着汽车的质量。

自主品牌汽车瓶颈产品,自主品牌汽车瓶颈产品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而品牌是需要信誉、质量、口碑…长时间去积淀的,甚至是跨年代跨辈分的,可靠的质量和信誉并经市场的反复考验反复验证才能形成品牌。况且汽车不是和手机家电一样用一两年三五年的东西,它不但经受一手用户的考验还要经受二手用户甚至三手四手的考验。所以我们的自主品牌汽车和丰田福特通用大众相比还有很长很艰难的路要走。

我国新能源汽车自主创新能力仍较弱,该如何突破瓶颈?

很高兴跟大家共同探讨这个问题,我是星叫兽分享的作者。

对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你研发,我国已经从培育期进入成长期,而且很多车企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优势。

自主品牌汽车瓶颈产品,自主品牌汽车瓶颈产品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比亚迪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佼佼者,比亚迪e5销量也是月入3000辆以上。

北汽新能源汽车也一直名列前茅,北汽EU系列也是每月两三千辆的销量。

还有吉利EV销量最近几个月来,也是高达三四千辆。比如吉利最近刚发布的“几何”系列,纯电动汽车几何A,4.11号在新加坡发布。最大功率130kw,最大扭矩270N.m,最高时速也可以达到150km/h,续航也可实现500km。而且吉利要跟奔驰***art合作研发电动车。

长城汽车也是在布局新能源车,从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汽车研发。抢跑氢燃料电池领域,率先加入国际氢能委员会。长城近日宣布的欧拉女神款也是让人眼前一亮。

还有知豆、蔚来等很多新能源企业,都在开足马力推出各自的新能源汽车。当然对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会面临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应该坚持发展,攻克核心技术,重视安全问题,并且***用引进和培养人才的方式,形成专业、高效的团队,使新能源汽车进一步发展。

请问,市售那款自主品牌车,是无框车门款?

给你介绍国产一款无框车门性价比超高的两门四座跑车,这款车不仅造型拉风,而且开出去同样有着超高的回头率,它就是咱们自主品牌生产的—零跑S01。

其实跑车能够受到年轻消费者的喜爱,自然是离不开它那骚气的外形设计。那么在外观设计上,零跑S01同样***用了较为拉风的设计风格,低矮的车身在搭配上无框车门,从侧面看过去,运动感完全不逊色与保时捷911。当然,除了超级拉风的造型以外,在配置方面也是相当的丰富,比如该车还配备了非常先进的指纹解锁和人脸识别系统,相当的厚道。这款国产“保时捷”要火!不足12万配无框车门,百公里加速6.9s。

这款车虽然价格没有到几十万,但是它在外观方面却有着几十万乃至上百万的气场。新车上市之后就取得了非常不错的销量。在外观方面,新车前脸***用的是类似跑车的设计理念,造型独特的前大灯设计有着很高的辨识度,特别是LED日间行车灯点亮之后,科技感十足。来到车身侧面,溜背式的车身设计让它看起来运动感十足。

我之前就这个做过调研,在自主品牌里确实没有找到,倒是合资大众CC国产后算是一例了。

主要的渠道还是通过主流的全球供货的供应商来做调查的,我想如果这些供应商都没有在国内开发供货的话,那即便是有这样的自主车型,质量上也是很难保证的。

无框车门看起来确实很炫,但里面涉及不少的技术问题和成本问题,自主品牌车企无论是在经验上还是在成本考量上,现阶段基本不会把这个纳入到量产视野里来。

我只挑两个最关键的技术瓶颈零件来举例吧,

1. 玻璃升降器,看似玻璃升降器与无框车门关系不大,其实他们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因为无框车门不同于有框的,玻璃直接升入玻璃滑槽里,而是贴合之后再升到尾端的,所以无框车门的开门和关门的设计逻辑就有区别,都需要有预动作,特别是开门时,根据车主的使用习惯,这个预动作需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完成,否则会造成硬拉开门,这个时间如果不控制在0.3到0.4S以内,风险极高。 如果是直接贴合的,那整个NVH的噪音基本是无法控制的,另外因为没有滑槽支撑,升降器底部对玻璃的夹持力要求比较高。

2. 另外一个就是密封条了,由于并不是完整的绕门闭环,在车窗底部的密封条需要有较有的接角来完成相应的连接及密封功能,设计上有难度,质量控制上风险更高。这个零件本身就是整车零部件是易出问题的零件,是让很多质量[_a***_]和供应商技术头痛的零件。在国内没有量产经验的情况下,很多厂家是不敢贸然允诺的。

另外对于车企来说,在没有相关规范要求的经验下,组装验证都需要摸索,新车上市,风险不小。

大众CC的升降器是博泽做的, 不知道Tesla国产的Model3的升降器选给了谁,不过海外的是恩坦华供的。

有些人工智能产品迟迟不能落地的原因和难点有哪些?对此你怎么看?

产品从研发到生产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易事。需要分阶段进行可行性分析并进行实验。个人从事产品研发十几年,感觉这个问题很复杂,非一言尽之,我也不想网上抄没用的讲,你可以查看相关国标进行了解。


个人理解是实用***。

很多AI产品炒的是一个概念,这些东西所强调的是AI所带来的智能性和便利性,强调了AI优于人力的诸多方面。但是实际上这些项目本身的意义并不是很强,AI带来的改变也远没有宣传得那么明显,即便不使用AI,依靠人力同样可以完成相应的功能。

另一种失败是在于AI本身的局限性,AI毕竟是算法,算法就是为了解决一类问题而存在的,但是现实中的很多问题都无法清晰地归类于某一种问题,而是多种问题交织在一起,对于这种问题,AI的能力实在有限,所以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应该交给AI来解决。而且AI对数据要求很高,很多模型都是通过大量数据来进行训练的,但是实际问题中,很可能拿不到如此数量级的数据,导致模型训练失败,或者不准确。

诸多问题和缺点导致了AI落地的困难吧。

荣耀Magic2 出来了,其中Yoyo, 就是可成长智慧体,严格来说,也是人工智能了。YOYO 会自我进化、成长。现在的话,就是考虑下一步该如何发展,毕竟人工智能有利也有害。

人工智能某些已經成熟的產品目前國內落地的難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市場和利潤率。

以工业机器人为例,其实工业机器人领域国内已经在去年2017年取得了很大的突破,因为攻破了关键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加工制造瓶颈,把国外关键零部件的进口价格给降低了很多倍,给自己空出了利润空间。而限制工业机器人的落地速度的在于目前有能力批量使用工业机器人的企业并不多,国内除了汽车制造,芯片电子产品等的制造开始使用工业机器人,基数更大的传统工业自动化程度相当低,要想一步实现跨越式发展难度很大,首先企业没有那么多资金太投入,其次传统机械行业体系过于落后,需要一步一步过渡。

很多人工智能的小玩具也是这样的,因为拥有制造的公司不多,垄断生产。价格昂贵,人们也还无法完全接受。

还没法落地的高层次人工智能产品在技术上没法突破的原因有很多。这儿说几个通俗易懂的

完全仿人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虽说可以完成和人一样的日常活动,但是反应速度,关键信息处理能力和智商完全不能在一个量级。在控制上的相应速度和非线性控制系统和高速伺服电机的研究有关。而信息处理能力和所说的智商其实就是学习样本的学习程度和学习的形式还不够。所以说人工智能是一个交叉学科需要多学科的共同发展。

举个例子,无人驾驶技术前沿的谷歌无人驾驶好像是从2012年左右拥有理论的技术方案,然后一直在途中实验,一套完整的无人驾驶技术需要很多样本去学习,需要遇到很多种情况去学习。所以目前在2018年10谷歌才拿到***许可证,用了长达6年左右的时间去改进学习的样本。

这个例子足以证明,人工智能的深度产品需要很多样本去训练他们,而样本的搜集又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目前人工智能的研发公司的经济来源主要来自社会的融资投入,而产品落地企业的经济来源于产品售卖和上市后的市值。



关于人工智能的落地问题可以参考我发过的几篇文章和回答的问题,应该可以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自主品牌汽车瓶颈产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自主品牌汽车瓶颈产品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llplw.com/post/35700.html

品牌自主问题
汽车维修英语词汇,汽车维修英语词汇大全 汽车销售与维修哪个好,汽车销售与维修哪个好就业